本報記者 劉曉凱 吳月澤攝影報道
近日,國家發(fā)改委、住建部印發(fā)了《關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各地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形成合理收費機制,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促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發(fā)展。
地下管廊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投資巨大。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專家測算,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分為廊體和管線兩部分,每公里廊體投資大約8000萬元,入廊管線大約4000萬元,總造價每公里1.2億元。按目前的城鎮(zhèn)化速度,未來3-5年,預計每年可產(chǎn)生約1萬億元的投資,成為我國穩(wěn)增長利器。
城市地下管廊明確有償使用制度,將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逐漸調整地下管廊建設投資模式,由過去政府單獨投資市政工程方式轉變?yōu)槠髽I(yè)成為建設和運營主體。然而,由于地下管廊長期大量被無償使用,造成企業(yè)難以獲得合理穩(wěn)定的收益,無法對社會資本形成太大的吸引力。
業(yè)內(nèi)預測,未來3- 5 年,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預計每年可產(chǎn)生約1 萬億元的投資。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廈門等10個城市被確定為綜合管廊建設試點,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將試點向全國鋪開。但在地下管廊建設熱潮下,各地卻難掩收費難的問題,根據(jù)調研結果顯示,從全國目前情況看,前幾年進行地下管廊建設的城市,大都是由政府財政兜底,缺少明確的收費政策。
在地下管廊建設熱潮下,各地卻難掩收費難的問題。
業(yè)內(nèi)表示,本次頒布的指導意見給了地下管廊收費明確的政策支持,讓入廊管線難以再推脫繳費責任!兑庖姟访鞔_,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各入廊管線單位應向管廊建設運營單位支付管廊有償使用費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費標準原則上應由管廊建設運營單位與入廊管線單位共同協(xié)商確定,并由供需雙方按照市場化原則簽訂協(xié)議,明確付費方式、費用標準定期調整機制等事項。
《意見》提出,城市地下管廊有償使用費包括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
《意見》還提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費包括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分別用于彌補管廊建設成本和日常維護、管理支出,各地應靈活采取多種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管理。雖然地下管廊收費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與巨大的建設運營成本匹配,但地下管廊收費能夠獲得政策支持,依然能極大調動起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
城市地下管廊全面試水有償使用來源:中國產(chǎn)經(jīng)新聞報 作者:劉曉凱 吳月澤 日期:2015-12-23